原则上所有的国家在中国都享有平等的商业和工业贸易权门户开放政策原则上所有的国家在中国都享有平等的商业和工业贸易权门户开放政策

原则上所有的国家在中国都享有平等的商业和工业贸易权门户开放政策

  门户开放政策(英语:Open Door Policy)是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一种外交概念,它指出原则上所有的国家,在 中国 都享有平等的商业和工业贸易权。

 

美国 驻华公使柔克义是首先构思门户开放政策的学者

  门户开放政策最早来自 英国 的商务惯例,并且在鸦片战争后与清政府签订的条约中有所体现。尽管通常门户开放政策都与 中国 有关,但在1885年的柏林西非会议上,规定任何国家没有在刚果河上征收关税的权力,也属于门户开放政策。

  作为一项划分各列强在华利益的政策,门户开放政策首先由著名美国汉学家,时任美国驻华公使的柔克义构思。公元1898年的美西战争中,美军获胜,得到了 菲律宾 群岛,在远东的势力得到了加强。不过欧洲列强包括英、法、德、俄四国与 日本 已经准备瓜分大部分在华利益,作为一个新兴、工业生产力已经逼近世界首强 英国 的国家,美国感到其在华商业利益受到了威胁,“门户开放”的主张显然对 美国 相当有利,而英国作为在华利益最大的国家,显然是“门户开放政策”的最大受害者,可以预期 英国 会成为“门户开放政策”中最大的绊脚石。

  然而,随后在公元1899年, 美国 国务卿海约翰取得 英国 对门户开放政策的“谅解”,因而向各列强发布照会,要求保持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不会影响在其各自势力范围内的通商口岸。起初列强们纷纷回避海约翰的要求,并指出除非有其他国家带头遵守,它们才会作出支持“门户开放政策”的承诺。可是没多久到了1900年七月,海约翰宣布各国原则上同意了这项决定。不过各国仍然在铁路权,采矿权,贷款,对外贸易口岸等问题上,与 中国 持续不断地讨价还价。

  1902年,美国政府抗议俄国在义和团运动之后侵犯满洲,违反门户开放政策。当日本在1904至1905年的日俄战争获胜后,在满洲取得以前俄国在此的特殊权益,美国随即要求日本作出承诺,维持各列强在满洲的机会平等。在金融上,美国努力维护门户开放政策,成立一个国际财团。 中国 的铁路贷款通过它实现各国货币之间的兑换。其中美国和 日本 虽然重申门户开放政策,但 美国 却同时承认 日本 在华的特殊利益(蓝辛-石井协定)。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说服日本加入协约国对 德国 宣战,协约国不惜牺牲 中国 利益,主动提出让 日本 继承 德国 在山东省的特殊利益,这一系列秘密协议进一步减低了门户开放政策的约束力。

  对门户开放政策的漠视是导致华盛顿会议召开的主要原因。此次会议签署了九国公约,公约再次确认通过门户开放政策,以维护 中国 形式上的领土完整。

  然而,这一次由 美国 、 英国 、日本、 法国 ,以及 中国 共同签署的协定并没有任何的实施细则。 随着 日本 关东军在1931年9月18日侵略满洲并建立起傀儡政权满洲国,门户开放政策也随之名存实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