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拉下。这张铁幕后面坐落着所有中欧、东欧古老国家的首都──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这些著名的都市和周围的人口全都位于苏联势力范围之内,全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不仅落入苏联影响之下,而且已受到莫斯科日益加强的控制。”
这是 英国 首相温斯顿·丘吉尔1946年3月5日在 美国 密苏里州富尔顿市的威斯敏斯特学院所发表的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讲中的一段话。注意里面的一个词“铁幕”,首相温斯顿·丘吉尔首次用铁幕形容欧洲东西方两个阵营的分裂。
铁幕特指冷战时期将欧洲分为两个受不同政治影响区域的界线。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东欧地区接受苏联占领,1950年代逐渐形成以苏联及其卫星国所组成的东方集团(后以华沙条约组织的形式存在),铁幕以东的国家主要包括苏联、 捷克 斯洛伐克 、 波兰 、东德、 匈牙利 、 罗马尼亚 、 保加利亚 、 阿尔巴尼亚 (苏阿决裂后退出东方集团)及南斯拉夫(实行不结盟政策,未与苏联结盟)和部分 奥地利 领土,该区域的国家普遍为社会主义共和国并以共产主义为主要意识形态。
铁幕以西的西欧及南欧则是以资本主义为意识形态的西方世界国家(西方世界),该区域内的国家主要包括 英国 、 法国 、西德、 意大利 、 冰岛 、 挪威 、 西班牙 、 葡萄牙 、 丹麦 、 比利时 、 荷兰 、 爱尔兰 (中立国)、 瑞典 (中立国)、 芬兰 (中立国,立场倾向苏联)、 瑞士 (中立国)、 奥地利 (中立国)、 希腊 (南欧)和 土耳其 (南欧及小亚细亚)及其他位于西欧的微型国家( 梵蒂冈 )等国,其中部分国家在 美国 的领导下为对抗苏联而组成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铁幕一词在当时并不十分流行,但随着冷战中情势的升级,这个词开始被广泛采用来形容欧洲的分裂。铁幕限制了人员与信息的流通,这个比喻最终在西方世界获得广泛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