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神话故事之三过家门而不入上古神话故事之三过家门而不入

上古神话故事之三过家门而不入

大禹和涂山氏结婚后,就将涂山氏带回了嵩山老家。刚到家四天,舜帝就任命他为大司空,要他治理天下的洪水。军令如山倒,大禹告别了白发苍苍的老母亲辛夷氏和年轻美貌的妻子涂山娇,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家门。

在治水过程中,大禹走遍了九州。豫州是九州的中心,大禹的老家就在豫州的中岳嵩山,大禹无论南来北往,还是东奔西走,都要经过嵩山。但由于治水工程时间紧急,刻不容缓,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大禹虽然牵挂老母亲和妻子,但没有时间,主要是没有心思回去看望她们。别说路过嵩山了,就是从家门口经过,他也没有进门。这就是后人常说的“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大禹第一次路过家门是他在治理淮河之前。当时他凿开了雍州的龙门口后,西北一带的洪水流进了黄河,这一带稍为安宁,他就奔走东南去治理淮河。从嵩山经过时,正好路过家门口,大门敞开着,涂山氏正在院里推磨。大禹觉得妻子发胖了,再一瞅,不对,她挺着大肚子,肯定是怀孕了。大禹百感交集,一方面高兴,要当爹了,一方面心酸,妻子挺着大肚子还要干活儿,一方面愧疚,自己不能尽到丈夫的职责。大禹真想下马去帮助她,但转念一想,不能,东南边不知道有多少老百姓还深受洪水之苦呢,于是就扬鞭策马向东南飞驰而去。

第二次路过家门是在一年之后,当他疏通淮河之后,听说三门峡又有水怪在兴风作浪,他急忙掉头向西北飞奔。这次他又经过嵩山自己的家门口。他老远就看见涂山氏坐在门口,正在给怀里的孩子喂奶。他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直想大喊:“我当爹了!我当爹了!”他也真想走上前去抱抱儿子,亲他一口,问问给孩子起名字了没有。可是就在这一瞬间,他想起三门峡荒山野岭里孤儿们哭爹喊娘的声音,他想自己的儿子是儿子,别人的儿子也是儿子,应该先救他们才是。于是,他一扭脸,又策马向西北跑去。

第三次路过家门是在治理好三门峡后。他在三门岛上劈开三门,在黄河中心凿下了中流砥柱,降服了黄河水怪,使洪水沿着黄河归入大海。他刚刚舒了一口气,突然又听到南方荆水暴涨的消息。他又骑马跃上嵩山,观看远方的水情,正好又路过家门。他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拄着拐杖站在家门口张望,似乎在等待他的归来,看到小夏启在地上爬着玩儿。大禹心里一抽搐,两行热泪滚落到马鬃毛上,白龙马摇了摇头,甩了甩鬃毛。这时,大禹眼前又出现了荆州地区许多老百姓在哭喊亲人的景象。大禹为及早让那里的老百姓早享天伦之乐,只好紧闭双眼,弯腰伏在马背上,白龙马腾起四蹄又跃过了大禹的家门。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迹感动了老百姓,人们都踊跃参加治水工程,大禹带领治水大军相继疏通了黄河、长江、淮河、济水、汉水、颍水等大小几百条河流,经过十几年的奋斗,使水有水道,陆有大路,老百姓都回到自己家乡,重建家园,男耕女织,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这时,大禹才回到嵩山和亲人团聚。涂山氏一手搀着老婆婆,一手拉着小夏启,迎接大禹,乡亲们也敲锣打鼓地欢迎大禹这位治水英雄。

因为大禹治水有功,舜王年老以后,就把王位让给了大响。老百姓还给大禹送了这样一副对联:

八年在外治平江河淮济

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

传说大禹和涂山氏在新婚后第四天,就接到了舜帝的命令,带人出去治理洪水。大禹这一去就是十三年,中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

大禹新婚后,便告别新婚妻子涂山娇,带着一批忠诚的助手,登上治水的路程。妻子送他出门,大禹对妻子说:“我这次出门,要去很多地方,不知什么时候回家,难以照料你。日后你生了孩子,就取名叫‘启’。启,就是启行的意思,以此纪念我们这次的离别吧!” 大禹和助手们跋山涉水、顶风冒雨,经历了无数艰险,足迹遍及九州大地,为的是察看地势,查明河道。

大禹外出治水后,第一次路过家门是在出门后的第十个月,他带人修渠路过家门,这时,妻子涂山娇刚刚生下儿子夏启没几天。这天,大禹路过家门,正巧听到自己的孩子“呱呱”的啼哭声,妻子涂山娇边哄孩子边骂大禹是个不顾家的死鬼。同行的人都放慢了脚步。有人说:“禹王,您回家住几天吧!”大禹没有停住脚步,边走边说:“现在灾情严重,治水要紧!”还有人说:“你还没有见过自己的亲生孩子,回家看一眼吧。”大禹也很想进门去看看妻子和刚出生的孩儿!可一想,工程的事多,还有许多事要他去办,因而摇了摇头,郑重地说:“我现在重任在肩,可不能因家事而误了国事呀!”说完,他就大踏步地向前走去。

第二次路过家门时,他看见抱在妻子怀里的儿子已经会叫说话了,妻子正在教儿子喊爸爸,小夏启也很乖巧地边笑边喊爸爸。大禹看到这一幕,不禁热泪盈眶,但治水工程正是紧张的时候,他擦了擦脸上的泪花转身就要离开。这时,妻子抱着儿子看见了大禹,赶忙出来迎接,看到大禹一副疲惫的模样,妻子涂山娇疼惜地说:“快回家歇歇吧!看你累的,我给你换身衣服。”大禹接过儿子亲了亲,说:“不成哪,许多人被洪水围在高地,我要去救人哪!”说着,把儿子送到妻子怀里,安慰了她几句,就转身走了,还是没有回家。

第三次过家门,儿子已长到10多岁了,当奶奶告诉他爸爸就在家门口时,小夏启使劲把他往家里拉。大禹深情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叫他告诉妈,因为治水治水工作非常繁忙,他一时还回不了家。不过他们凿山开渠,疏通壅塞,把洪水基本上引进了大江大河,只等开挖渠道把洪水归入大海了。大禹并告诉夏启说:“我很快就会回来和你们团聚的。”说完就又匆忙离开了,还是没进家门。

大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现在还被传为美谈,仍为人们广为传颂。嵩山一带乡间还流传着这样的歌谣: 一过家门听骂声,二过家门听笑声,三过家门捎口讯,治平洪水转家中。大禹一生为民谋福,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这种顾念百姓、公而忘私的精神,值得后人敬仰。这四句普普通通的家常话,可以说体现了大禹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大禹的精神难能可贵,世所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