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隐(873年―911年),上蔡(今河南上蔡)人,封州刺史刘谦长子,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岭南藩镇,南汉政权奠基人。
刘谦死后代任封州刺史。天祐元年(904年),授任清海节度使,据有田林(今广西田林)、彬县(今湖南彬县)至濒南海大片地区。刘隐好贤士,当时天下已乱,中原士人多来避乱,唐时大臣得罪流放岭南者之后裔多寓而不返,地方官吏遭乱不得归中原者都客居岭南,得此三类人士辅佐,使岭南地区得以稍安。乾化元年(911年),进封其为南海王,同年刘隐病逝,时年三十八岁,其弟刘?继任其位。贞明三年(917年),刘?称帝,建立大越(南汉)政权,追谥刘隐为襄皇帝。
家世背景
刘隐祖籍上蔡(今河南上蔡),刘隐的祖父刘安仁是名商人,后到南海经商,便在此安家。刘隐的父亲刘谦素有才识,因打击群盗有功,授任广州牙将。后以军功官拜封州刺史、贺水镇遏使,很有声望。
任职平叛
乾宁元年(894年),刘谦去世,广州官员上表朝廷委任刘隐代替刘谦担任封州刺史。
乾宁三年(896年),清海节度使刘崇龟去世,嗣薛王李知柔前往广州,赴任清海节度使。李知柔行至湖南时,广州牙将卢琚、谭弘玘(一作覃玘)作乱,据守广州抗拒李知柔入境,由谭弘玘固守端州。刘知柔因此不敢入境。谭弘玘交结刘隐,许诺把自已的女儿嫁给刘隐为妻。刘隐假装答应这桩婚事,以娶亲为借口,把士兵武器埋藏在船上,夜里进入端州,斩杀谭弘玘,继而乘胜袭击广州,斩杀卢琚,接着刘隐整顿军容迎接李知柔进入广州主持节度使事务。李知柔上表朝廷任命刘隐为行军司马。其后徐彦若代替刘知柔担任清海节度使,上表朝廷任命刘隐为清海节度副使,将军政之事委任给刘隐。[5]
光化元年(898年),韶州剌史曾兖发动军队攻打广州,广州将领王璙率领战舰接应曾兖;刘隐一交战就将曾兖的人马打败。韶州将领刘潼重新占据浈阳县、浛县,刘隐率军讨伐,将刘潼斩杀。
天复元年(901年),十一月,静海节度使徐彦若去世,遗表荐举刘隐代理清海留后。
兵败而回
天复二年(902年),虔州刺史卢光稠进攻岭南,攻取韶州,让他的儿子卢延昌驻守,进兵围攻潮州。刘隐发兵把卢光稠打跑,乘胜进攻韶州。刘隐的弟弟刘?(亦名刘陟、刘岩、刘龚)认为卢延昌有虔州军队的援助,不能匆忙攻取;刘隐不听,于是包围韶州。适逢江水涨发湍急,粮草输送跟不上,卢光稠自虔州带兵救援韶州;卢光稠的部将谭全播在山谷之中埋伏精锐部队一万人,用瘦弱的兵士挑战,在韶州城南大败刘隐的军队,刘隐逃回广州。
任节度使
当初,清海节度使徐彦若临终上表荐举刘隐代理清海留后,朝廷任命兵部尚书崔远为清海节度使。崔远到达江陵,听说岭南盗贼很多,并且畏惧刘隐不接受替代,不敢前进,朝廷召崔远回京师。天佑元年(904年),刘隐派遣使者用重贿交结权臣朱温(原名朱全忠),朱温于是奏请以刘隐为清海节度使。
封官加爵
天佑二年(905年),朝廷加任刘隐为同平章事。
开平元年(907年),朱温废黜唐哀帝李柷,自行称帝,建立后梁政权。同年五月初三日,朱温加任刘隐为检校太尉,兼任侍中 ,并封爵大彭郡王。
开平二年(908年)九月,武昌节度使马殷派遣步军都指挥使吕师周率军进攻岭南,与刘隐打仗十余次,夺取岭南昭、贺、梧、蒙、龚、富六州。十月二十三日,后梁任命刘隐兼任静海节度使 、安南都护。
开平三年(909年)四月初四日,后梁加任刘隐为检校太师,兼任中书令,封南平王。刘隐占领岭南时,宁远节度使庞巨昭、高州防御使刘昌鲁不从。同年十二月,刘隐派遣其弟刘?攻打高州,刘昌鲁把他打得大败;刘昌鲁接着进攻容州,但没有攻克。刘昌鲁自己估计终究不是刘隐的对手,于是归附楚王马殷。
因病去世
乾化元年(911年),后梁进封刘隐为南海王。同年三月,刘隐病情紧急,上表朝廷委任其弟节度副使刘?暂时主持留后事务。三月初三日,刘隐病逝,时年三十八岁,刘?继任其位。
贞明三年(917年),刘?称帝,建立大越政权(后改国号汉,史称南汉),追谥刘隐为襄皇帝。